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,有一位被各族群众称为“贴心人”的民警。他用十八年如一日的坚守,为各民族群众架起沟通的桥梁;他用公正执法和贴心服务,化解矛盾、传递温暖;他用实际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书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答卷。他精通汉语和朝语双语,用双语为群众排忧解难;他深入企业走访宣传,用实际行动守护社会和谐。他就是敦化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教导员李光一。
李光一(左一)慰问群众
用双语架起沟通桥梁,排忧解难
作为局里为数不多的精通汉语和朝语双语听写译民警,李光一主动承担案件的翻译任务,用耐心和专业为群众排忧解难。
“李警官不仅翻译精准,更懂得用亲人般的温度化解矛盾。”这是辖区居民崔大娘的评价。据崔大娘回忆,2024年因家庭纠纷报警时,李光一耐心倾听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法律政策,最终让双方达成和解。十八年来,他累计为万余人次提供双语服务,成为百姓信赖的“翻译官”。
李光一深知,思想是行动的先导。为提升窗口服务质量,李光一率先垂范,开展民族知识学习研讨会30场,带领大队民警深入学习民族政策和业务知识,研读辖区各民族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色,增强对各民族的尊重和理解,将各民族风俗习惯了然于心,从而在思想和行动上筑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基。
李光一(右一)看望抗美援朝老兵
用公正执法守护民族权益,彰显法治温度
李光一始终将执法工作视为公安工作的生命线。在处理涉及各族群众的案件时,他既严格依法办事,又注重尊重民族风俗习惯。
2020年8月,留学生刘同学在即将返校时发现护照有效期不足,不能按时报到将面临延迟入学或退学风险。李光一得知情况后,立即启动加急服务流程,第一时间帮助刘同学办理相关手续,使其在最短时间内拿到证件,顺利返校。面对群众的感谢,他婉言谢绝:“这是我的职责,也是人民警察的担当和承诺。”
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工作,不仅要做好实际工作,还要加强宣传引导。李光一充分利用出入境管理工作优势,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和各族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,深入街道社区,开展出入境法律法规宣传活动,累计发放宣传单、宣传手册30000余份、举办法治讲座50余场,向各民族群众普及出入境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,现场答疑解惑,协助居民提升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广泛传播民族团结进步理念,弘扬民族团结进步精神。
李光一深入企业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
用贴心服务传递温暖,增进民族情谊
出入境管理窗口是李光一服务群众的主阵地。他时常留意各族群众在办理证件时的困难,主动提供多语种办事指南,耐心解答疑问。
2021年2月,李光一得知敦化市红石乡临江村82岁的朝鲜族老人曹大娘急需出国就医。老人行动不便,普通话表达不畅,沟通十分困难,也比较焦急。李光一便耐心地用朝语与老人交流,认真倾听老人需求。了解具体情况后,申请为老人开辟了绿色通道,全程协助老人办理了护照申请手续。考虑到老人年纪较大,出行不便,李光一第一时间带领民警携带设备上门为老人办理出入境证件,办好后送证上门。老人收到护照后,激动地拉着他的手说:“我一个出不了门的老太婆也能办证了,真的太感谢你们了!”
李光一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
用行动诠释初心,铸牢共同体意识
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一句口号,对于李光一来说是每一次执法中的公正,是每一句翻译里的尊重,是每一张证件上的温度。”李光一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信念。十八年来,李光一对待各族群众一视同仁,都是有求必应,视群众为亲人。
李光一常常利用休息时间,来到社区、村屯,走访慰问困难群众,深入了解各族群众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,对于一些身患重病、生活不能自理的群众,他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,为他们申请医疗救助和生活补贴,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。每逢传统节日,李光一总是带领民辅警携带米、面、油等生活物品,一同看望困难群众,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。近年来,共帮扶困难群众120余人次。
2025年3月27日夜晚,睡梦中的李光一接到了曾在敦化市定居现在蛟河市居住的70岁高大娘的电话。电话接通后,高大娘哽咽着表达其丈夫因病逝世的消息。李光一知晓其子女都在国外,身边无亲人,不顾当时外边下着大雪,连夜驾车100公里赶到高大娘家,全程协助处理丧事。
李光一组织各族群众浓情百家宴活动
从警33年来,李光一用忠诚和担当诠释了一名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,着一身“藏蓝”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,忠实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不断开创维护民族团结工作的新局面,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出入境管理战线上绚烂绽放。
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
记者 张植塽
图片来源:敦化市公安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