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亚巍:用“红石榴”情怀点亮社区民族团结星火 要闻-敦化站 赵新 3935743
刘亚巍:用“红石榴”情怀点亮社区民族团结星火 要闻-敦化站 赵新 3935743
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 > 敦化站 > 要闻

石榴花开映敦化 同心筑梦向未来——敦化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展播(五)

刘亚巍:用“红石榴”情怀点亮社区民族团结星火

2025-04-02 20:26      来源: 中国吉林网

  晨光穿透敦化市渤海街道的雾霭,工农社区党委书记刘亚巍的身影已然穿梭大街小巷中,多年来始终将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绣成针脚细密的民生图谱。在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,用脚步丈量基层治理温度。

 

  刘亚巍看望特殊家庭

  让民族团结理念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

  “民族团结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,而是要长进百姓心窝里的家常话。”刘亚巍创立的“红石榴”宣讲团,把党的理论转化为各族居民听得懂、记得住的“炕头语言”。通过宣讲带动团结,用行动将各族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身边,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。

  “我年纪大了,走不动路,没想到你们还能上门来给我讲党课,让我了解国家的政策,感谢党,感谢你们!”90岁的张淑芳拉着刘亚巍的手说。为了让行动不便的居民也能接受党的理论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,刘亚巍启动了“上门送党课”活动。她特邀资深党员、民族团结宣讲员,一同走进居民家中进行宣讲。

  刘亚巍带领宣讲团深入社区凉亭、居民家中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民族团结故事,从历史交融到共御外敌,再到携手建设祖国,她用真诚的宣讲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深深植根于居民心中。

 

  刘亚巍看望独居老人

  用“代理儿女”行动织密民族亲情网

  每月15日,工农社区都会迎来一支特殊的队伍——“籽籽同心代理儿女”志愿服务队。为了更好地关爱辖区内的特殊群体,刘亚巍带领服务队的成员们走进辖区失能、独居、高龄、空巢、失独老人家中,为他们打扫卫生、陪他们聊天、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。

  2015年,社区有一位“三无”老人患肠癌晚期,临终无人照顾,刘亚巍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排班看护三个多月,在老人弥留之际握着她的手说:“我一辈子没有儿女,老了没想到享受到了天伦之乐,孩子谢谢你”。老人去世后,刘亚巍为其办理一切手续。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服务,居民诉求与社区回应实现了有效对接,形成了“问题解决在社区、矛盾化解在社区、感情融洽在社区”的崭新局面,让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之桥更加坚固。

  每年3月份,是工农社区的“春季暖心大走访”活动月,该项活动已经持续开展了10余年。在这一个月里,刘亚巍带领社区工作人员,挨家挨户走访,尤其是失独、归侨侨眷、困难家庭。每到一户,她都仔细询问居民的生活状况,倾听他们的诉求,尽力为他们解决困难。现已为居民解决各种诉求和困难2000余件,真正做到了“听民声、知民情、解民忧、暖民心”。


image.png 

  民族团结一家亲

  让民族团结之花四季芬芳

  文化浸润是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灵魂,刘亚巍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,让各族居民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增进了解,加深感情。

  在春节假日期间,刘亚巍组织写对联活动,邀请各族居民一起挥毫泼墨,一幅幅饱含祝福的对联,不仅传递着节日的喜庆,更增进了各族居民之间的情谊。元宵节时,大家一起吃元宵、猜灯谜,欢声笑语回荡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。端午节,各族居民围坐在一起,包粽子、话家常,分享着各自民族的习俗和故事。

  除了传统节日活动,刘亚巍还积极组织开展宪法、法律法规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知识讲座,引导各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。开展“公益星期一、健康星期四”等志愿服务活动,为各族居民提供健康咨询、义务诊疗等服务,进一步引导各族群众增强文化自信,提升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。


image.png 

  民族团结中秋茶话会

  在渤海街道的地图上,工农社区或许只是小小一块,但刘亚巍用十八年如一日的坚守证明,当“红石榴”情怀的种子播撒在基层治理的土壤里,开出的必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繁花盛景。

 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

  记者 张植塽

  图片来源:敦化市渤海街道工农社区

初审: 赵新   复审: 李超   终审: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:0431-829022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