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化市雷锋小学:以雷锋精神铸魂 绘民族团结新篇 要闻-敦化站 赵新 3935354
敦化市雷锋小学:以雷锋精神铸魂 绘民族团结新篇 要闻-敦化站 赵新 3935354
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 > 敦化站 > 要闻

石榴花开映敦化 同心筑梦向未来——敦化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展播(四)

敦化市雷锋小学:以雷锋精神铸魂 绘民族团结新篇

2025-04-01 14:50      来源: 中国吉林网

  巍巍长白山,滔滔牡丹江。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学校正以独特的育人实践,书写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。敦化市雷锋小学将雷锋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合,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育时代新人,让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校园的每个角落。

image.png

  学校操场上的雷锋雕像  (张植塽/摄)

  红色基因浸润民族团结根脉

  走进校园,雷锋雕塑巍然矗立,文化长廊图文并茂地展现着雷锋事迹与各民族互助故事。学校将日常行为规范转化为可积累的 "道德积分",累计培养出200余名 "雷锋少年"。在这里,"三礼教育" 与 "六个一活动" 交相辉映,学生们通过唱雷锋歌曲、讲民族团结故事、做身边好事,将 "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" 的精神内化为行动自觉。

  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,学校构建 "1333" 教育模式,通过唱响《学习雷锋好榜样》《红太阳照边疆》等歌曲,让红色旋律浸润心田。推动雷锋文化、榜样、精神 "三进" 工程,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课程体系,实现雷锋精神与教育教学、日常管理、师生生活 "三融" 目标。树立雷锋式教师、学生、班级 "三树" 标杆。这种立体化教育模式,使师生在耳濡目染中增强 "五个认同"。

image.png 

  雷锋班班长讲雷锋故事 (敦化市雷锋小学供图)

  课堂内外搭建交融平台

  在语文课堂上,教师通过《草原》《文成公主进藏》等课文,引导学生感悟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。道德与法治课中,结合 "中华民族一家亲" 主题,深入解读党的民族政策。科学课上,科学家的故事激发着学生的创新热情。学校还开发 "非遗传承" 特色课程,通过剪纸、歌舞、书法等传统文化项目,为各民族学生搭建交流互鉴的桥梁。

  "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,更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。" 校长夏长清介绍,学校通过 "二十四节气" 主题实践、民族服饰泥塑展等活动,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多元魅力。在 "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"活动期间,学生们创作的500余幅主题绘画作品,生动展现了 "石榴籽" 般紧密团结的精神内涵。

image.png

  雷锋少年军校(张植塽/摄)

  国防教育锻造团结之魂

  "立正!稍息!" 每周三清晨,少年军校的操场上都会响起嘹亮的口号。作为吉林省首个 "雷锋少年军校",学校通过队列训练、内务整理、野外拓展等活动,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团队精神。在重走抗联路的实践中,学生们沿着先烈足迹,聆听民族英雄共同抗日的故事,深刻理解 "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" 的内涵。

  每年清明,全校师生都会来到敦化市陈翰章烈士陵园,通过敬献花篮、诵读祭文等仪式,缅怀这位抗日英雄。军事题材影视教育、千人大合唱等活动,将国防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深度融合。在 "红歌嘹亮颂祖国" 活动中,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的旋律回荡在校园上空,各族学生用歌声抒发着对伟大祖国的热爱。

image.png

  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做新时代雷小锋”主题演讲比赛(敦化市雷锋小学供图)

  志愿服务延伸团结半径

  "奶奶,我们来帮您打扫屋子!" 每逢周末,"家校共建志愿者服务队" 的身影就会出现在社区。这支由9支小分队组成的队伍,累计开展志愿服务96次,帮扶孤寡老人、困难学生11人,捐款1.2万元设立 "雷锋基金"。在服务过程中,学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 "雷锋精神无国界" 的真谛。

  学校还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延伸至社会实践,组织学生走进中成生态村、刘升田纪念馆等教育基地,通过沉浸式体验深化认知。在 "小手拉大手" 活动中,学生们将课堂所学传递给家人,带动更多家庭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来。这种 "教育一个学生,影响一个家庭,辐射整个社会" 的模式,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良性循环。


image.png

  敦化市雷锋小学(张植塽/摄)

 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敦化市雷锋小学将继续以雷锋精神为引领,深耕民族团结教育进步沃土,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更多 "石榴籽" 般紧密团结的时代新人。

 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

  记者 张植塽

  图片来源:敦化市雷锋小学

初审: 赵新   复审: 李超   终审: 杨春红 吉网新闻热线:0431-829022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