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敦化市在推动文旅融合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,绘就了一幅各民族手足相亲、守望相助的壮美画卷。
敦化市,素有“千年古都百年县”之称,这里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,民族团结底蕴深厚。近年来,敦化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深挖文化资源、创新文旅融合、强化宣传教育,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示范效应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品牌工程。
舞蹈《捣米舞》
在文艺创作方面,敦化市文化馆立足本土文化资源,以艺术创作为纽带,持续推出多部弘扬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精品力作。舞蹈《满韵》《捣米舞》,象帽舞《喜悦》等,以各民族劳动或生活场景为创作原型,将民族文化的精髓用舞蹈语言生动展现;舞蹈《中华手拉手》《母亲是中华》《多彩中华》等,以中华民族一家亲为创作主题,串联融合多民族舞蹈,呈现出一幅幅生动和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画卷;歌曲《吉祥敦化》《敦化就是我家乡》等,展现了敦化的自然风光、民俗文化和人文历史,激发群众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、归属感;大型音画秀《吉祥敦化》,融合多种艺术形式,引领观众穿越千年,感受城市的发展蝶变,体现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浓浓情谊。
长春八中师生到陈翰章烈士陵园进行研学
在文旅融合方面,敦化市依托“红色文化+生态资源+民族风情”,设计推出多条主题线路。红色研学旅游线路串联多个红色教育基地,让游客在缅怀历史中感受民族大义;冰雪民俗旅游线路融入地域文化及民俗文化,让游客享受冰雪运动的乐趣;乡村研学旅游线路打造民族特色村镇,让游客感受活态非遗的魅力;历史文化旅游线路参观历史文物,体验传统民俗,让游客体验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。
大型英雄舞台剧《陈翰章》
此外,敦化市还加强阵地建设,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空间。按照“一核八翼”体验区打造要求,敦化市历史博物馆现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。同时,确定六鼎山文化旅游区、寒葱岭枫叶红色旅游观光区、中成村和历史博物馆等4个旅游促“三交”基地。通过提炼升华基地讲解词、打造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标识标牌等形式,在景区新产品开发、讲解体验中展示新元素,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。
旅游促三交基地敦化市历史博物馆
在打造节庆品牌方面,敦化市通过“传统节日+中华文化”模式,将春节、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。在春节期间举办的年货大集上,摆满各族特色年货,人们在选购中感受多元文化的交融。在中秋节举办的“月满中秋,浓情中成”中秋喜乐会,民族特色舞蹈、凤凰飞天等节目轮番上演,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,深刻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强大凝聚力。
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“五十六个民族图片展”
在宣传教育方面,敦化市深化“书香繁敦”建设,策划国学讲座、阅读推广活动,开展送图书进社区、进企业等活动,组织读书分享会、知识竞赛等,激发各族群众的阅读热情,让书香融入大众生活,紧密连接起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;同时,加大新媒体传播力度,利用微信公众号、抖音短视频平台等渠道,制作并发布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作品,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影响力,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“同心圆”。
旅游促三交基地寒葱岭红色旅游观光区
敦化市以文化为笔、旅游为墨,绘就了一幅各民族手足相亲、守望相助的壮美画卷。未来,敦化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将充分发挥文化、广播电视、旅游和体育的独特优势,全方位、多层次地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,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积极力量。
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
记者 张植塽
图片来源:敦化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